電磁閥是用電磁控制的工業(yè)設備產品,是用來控制管道流體的自動化元件,用在工業(yè)控制系統中調整介質的方向、流量、速度等其他的參數。電磁閥種類較多,不同的電磁閥在控制系統的不同位置發(fā)揮作用,電磁閥可以配合不同的電路來實現預期的控制。
實際上,根據流過介質的溫度,壓力等情況,比如管道有壓力和自流狀態(tài)沒有多大壓力。電磁閥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。比如在自流狀態(tài)下需要零壓啟動的,就是通電后,線圈整個把閘體吸起來。而有壓力狀態(tài)的電磁閥,則是線圈通電后吸出插在閘體上的一個銷子,用流體自身的壓力把閘體頂起來。
這兩種方式的不同之處是,自流狀態(tài)的電磁閥,因為線圈要吸起整個閘體,所以體積較大而帶壓狀態(tài)的電磁閥,只要吸起銷子,所以體積可以做的比較小。
直動式電磁閥:
原理:通電時,電磁線圈產生電磁力把關閉件從閥座上提起,閥門打開;斷電時,電磁力消失,彈簧把關閉件壓在閥座上,閥門關閉。
特點:在真空、負壓、零壓時能正常工作,但通徑一般不超過25mm。
分布直動式電磁閥:
原理:它是一種直動和先導式相結合的原理,當入口與出口沒有壓差時,通電后,電磁力直接把先導小閥和主閥關閉件依次向上提起,閥門打開。當入口與出口達到啟動壓差時,通電后,電磁力先導小閥,主閥下腔壓力上升,上腔壓力下降,從而利用壓差把主閥向上推開;斷電時,先導閥利用彈簧力或介質壓力推動關閉件,向下移動,使閥門關閉。
特點:在零壓差或真空、高壓時亦能可*動作,但功率較大,要求須水平安裝。
先導式電磁閥:
原理:通電時,電磁力把先導孔打開,上腔室壓力下降,在關閉件周圍形成上低下高的壓差,流體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上移動,閥門打開;斷電時,彈簧力把先導孔關閉,入口壓力通過旁通孔腔室在關閥件周圍形成下低上高的壓差,流體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下移動,關閉閥門。
特點:流體壓力范圍上限較高,可任意安裝(需定制)但須符合流體壓差條件。
電磁閥選型時,工作壓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
一般把氣體的壓力用"公斤"描述(而不是"斤"),單位是"kg/cm2",一公斤壓力就是一公斤的力作用在一個平方厘上。而歐美等國家習慣使用psi作單位,還有bar、MPa等都是電磁閥常用的壓力單位。
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如下:
1kgf/cm2=1bar=0.1MPa=14.2233psi (1psi=0.069bar)
根據實際工況進行選擇,可根據現場管道連接方式、使用介質性質、使用介質壓力、使用介質溫度、閥體材質、密封材質、需實現的功能、操作方式等方面進行電磁閥選型。